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bqgwo.com

第49节(2 / 2)

问了出来:“老师,他在做什么?”

邓剡:“廷益在进行崖山手卷的写作。”

那日,陆秀夫投海前,将众多文献托付给了邓剡,其中最珍贵的,是他亲手记录的崖山海上行朝始末。

他对邓剡说,倘若你侥幸不死,定要将这些内容传承下去,好教后人知道我大宋自有风骨未绝。

后来,邓剡果然在此基础上,为包括文天祥、陆秀夫在内的众多宋末英杰,著书立传,流传千古。

《宋史》草草修成,略去了事迹无数,都在他的书中被保留了下来。

于谦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。

那些逝去的丹心与傲骨,不该就此磨灭,随崖海的细沙与浪涛一沉俱沉。

正如,先生的事迹曾激励了他很多年,斩锋沐雪,一往无前。

其他的宋末英杰们,也不该被遗忘。

他们的故事将如青灯般照彻永夜,让每一个抚卷长吟的后人,都深受鼓舞,心向往之。

恰逢邓剡生病,于谦就暂时接替了对方的工作。

今日先写《张世杰传》。

张珪一听,顿时坐不住了,劈手把于谦的书本抢过来:“不许写,张世杰一介叛逆之徒,也能算英杰?”

张世杰是出生在金国的汉人,曾是汝南王张柔,也就是张珪他爷爷麾下的军户。

后来逃亡投宋,一生为宋征战,殉死崖山。

于谦淡淡地望了他一眼:“你觉得张世杰做错了?”

张珪恼火道:“他一个叛贼,怎么会没错!”

于谦不免摇了摇头:“人的出生虽无法选择,却可以选择要以何种方式,过完自己的一生。”

张珪觉得他说的有道理,但这么一想,更咽不下这口气了:“生在我们家麾下,就应该自始至终都是我们家的人,叛逃就是不忠不义!”

于谦:“那你的父亲作为汉人,出生在金国,如今为何是元朝的镇国大将军?”

张珪立刻转了话锋:“自然是为了天下苍生!”

于谦:“……”

他还从未见过有人可以将“入侵他国,屈身事仇”,说得如此冠冕堂皇!

张珪昂首说:“我的家乡河朔地区,从来都是最先被放弃的那一个。百年前归辽,转而归宋,自靖康之后,又割让给金。”

“宋廷从未有一日想过要迎接北方子民归国,就连名义上的文章都没做过一星半点,金人也只是将河朔一带,当作和蒙古战争缓冲的炮灰。”

“若不是我爷爷从前带着当地汉人,拉起一支自卫军,四处征战,保卫家乡,河朔早就千里人烟断绝。”

“这金、宋皆如此腐朽,它难道不该亡吗?我父既然已经灭了宋,扫平天下,百姓自然可以很快安定下来,不用再过从前那种苦日子。”

“——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跟着老师学文的原因,天下已定,合用文治,我要为世间汉人请命。”

于谦陷入了沉思。

能看出来,张珪确实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。

他是真的怀着一腔赤诚希望与年少热血,认为元朝一统天下后,汉人都会迎来更好的生活,并且愿意燃烧自己,去达成这个目标。

张珪后来,也确实按照这条路走完了一生。

于谦:“……”

说到底,还是因为之前的宋廷,军事上确实太拉垮了。

如果北伐能成功,在一百年前就打回江北,收复河朔失地,哪有后来这么多事。

指不定大元名相张珪,就变成了大宋社稷臣呢。

他不再理会张珪,拿回本子,继续给张世杰写传。

张珪一眼望见,他赫然写了这么一行字:“先太傅越国公世杰,年少英毅勇决,于沧海横流间,明悟人生之临歧转折,弃暗投明,千里渡江,不失故地燕赵慷慨之风。”

张珪:“……”

弃暗投明?

你搁这儿内涵谁呢?!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